3月27日,四川省政协常委、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资源和环境组副组长、原自然资源厅厅长孙建军等一行8人深入陇西县调研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搬迁办主任丁煦陪同调研,定西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炬炜、陇西县政府副县长李安达参加调研。
在文峰镇三台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孙建军一行听取了陇西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情况汇报,查看了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人居环境建设等情况,并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详细了解了搬迁入住、群众生活、就业创业以及后续产业扶持等情况。
“家里几口人?新房子花了多少钱?这儿离原来住的地方有多远?住这方便吗?”,孙建军一行详细询问了搬迁群众康应林的家庭和生活情况。询问后得知,老人一家三口都在新房住,老伴在附近一家企业当门卫,月工资3000元,孙女刚考上大学。谈起现在的生活居住条件,老人家十分满意。
调研组一行对定西市实行的项目公示“一码当先”(二维码),项目指导“一册在手”(《工作手册》),住房建设“图集到户”(《户型图集》)等做法非常赞同,并现场扫描二维码,查看搬迁户家庭人口、房屋面积、主要收入来源、迁出区生活环境和迁入区生活现状等信息,对甘肃省为搬迁群众量身定做的“10+5+ N”配套政策给予高度肯定。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搬迁办主任丁煦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全省搬迁工作推出的有事“码”上办,成效“码”上显二维码管理模式,并依托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管理信息系统等大数据管理手段,实现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信息共享和搬迁管理精准高效。

定西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炬炜向调研组一行详细汇报了定西市2022年以来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汇报后,调研组认为,定西市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中,紧紧围绕解决人往哪里搬、地从哪里选、房屋如何建、钱从哪里来、新村如何管、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等7个搬迁群众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科学编制5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出台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性文件6个、操作性文件8个、部门协作支持文件14个,构建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的完整体系,对四川省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定西不仅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当成一项社区再造和重建工程,更是当作一项人口迁移、资源重整、经济重塑工程,按照“因地制宜、群众认可、灵活选址、梯度安置”的思路,严格落实“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要求,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和美乡村建设、各类园区基地、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在县城、园区、中心镇和中心村规划选址,因地因户灵活采取安置方式,形成“县城商品房安置、小城镇扩点安置、产业园区带动安置、下山入川多元安置”的“一城四区域”安置模式,2022年至今,已累计搬迁安置23358人,全市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48个、安置2561户8981人,通过进城购买商品房安置3388户1.3万人,新增城镇人口1.91万人,带动城镇化率提高1.49个百分点。实现了搬迁群众向城区、镇区和中心村等产业集聚区、交通便捷区集聚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定西特色的搬迁之路。

调研组一行还考察了甘肃中平仓储有限公司,参观了陇西县中药材仓储物流运行情况。(市局生态修复科 汪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