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 搬迁工作动态
定西市强化四项举措 狠抓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旧宅拆除复垦


发布时间: 2024- 05- 08 14: 37 来源: 定西市自然资源局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定西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两年实施搬迁6322户2.3358万人,2023年实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3.789亿元,占全省交易总额的近10%。2023年3600户已完成拆旧复垦3091户,占85.86%。在拆旧复垦工作中,重点抓好“早”、“细”、“严”、“实”四个方面。

——突出一个“早”,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旧宅拆除复垦是生态及地灾避险搬迁的底线红线要求,定西市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早动快,将搬迁入住与拆旧复垦一体推动落实。制定印发《定西市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旧宅基地拆除复垦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科学组织领导、细化实施办法、严格验收程序等。夯实各乡镇旧宅拆除复垦主体责任,自然资源部门业务指导和监督责任,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配合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旧宅拆除复垦政策宣传,营造“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的良好舆论氛围。

——着眼一个“细”,精细操作,规范实施。通过现场调研,科学论证,对全市旧宅拆除复垦方式和标准明确具体要求,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紧盯搬迁群众旧宅基地产权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收回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象旧宅基地使用权的实施意见》文件,无条件收回全市所有搬迁对象的旧宅基地使用权。在拆旧复垦过程中,建立了县区、乡镇、村三级《拆旧复垦工作台账》,并保存了拆除复垦前、中、后三张照片,公示拆旧复垦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做到一个“严”,勤查严督,攻坚克难。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各级领导包抓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督促落实;市、县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开展常态化调度,对旧宅拆除复垦工作全程监管,跟进指导,督促落实,及时协调解决拆旧复垦过程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工作专班蹲点督导,全程参与;各级督查室定期督查通报,并将其列入全市党政履责管理考核一体化平台,实行季度考核,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县区、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层层传导压力,增添动力,为按期完成旧宅拆除复垦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拆旧复垦后,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由乡镇、县区、市级逐级及时组织验收,现场填写《验收表》,并反馈《限期整改问题清单》,对未按期整改及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通过建立严密的机制,实行严格的督考保障任务高质高效落实。

——狠抓一个“实”,多措并举,取得实效。在拆旧复垦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面对全市耕地保护严峻形势和占补平衡指标压力,尽最大程度复垦为耕地,既有效增加耕地保有量,又可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获得收益。拆旧复垦的耕地搬迁群众自愿耕种的由其自行耕种。同时,为了解决搬迁群众 “耕种难”的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及村级经济组织作用,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将耕地流转,不仅能得到土地流转费,还能定期分红。为了加快推进拆旧复垦,各县区制定补助资金兑付办法,将补助资金发放与拆旧复垦相挂钩,待拆旧复垦验收合格后,及时足额兑付补助资金,并建立奖补机制,对主动先行拆旧复垦的进行适当奖励。各级发展改革、农业农村、人社等部门不断加大迁入地产业、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劳务输出等措施,让群众在迁入地实现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业就、能致富”。(市局生态修复科    党卿晖)



责任编辑: 市自然资源局管理员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