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白天到23日清晨,通渭县出现强降水天气。截至23日20时20分,灾害造成9个乡镇30个村89个社578户2300人受灾,水毁硬化道路57条54.42公里、桥梁33座1529延米、自来水管3处90米。 省、市、县自然资源部门认真落实省、市安排部署,第一时间与气象、水务部门会商研判,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和应急预案,科学高效应对,快速全力做好强降雨各项防范应对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7月23日强降雨后,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炬炜赶赴受灾最严重的通渭县陇阳镇、陇山镇查看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处处长何小东、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永军、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副局长李峰带领专家组深入通渭县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组织全省国有地勘单位25名技术专家携带无人机、地质罗盘、边坡雷达等技术设备,分8个小组包干18个乡镇,对全县19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降雨密集区、临崖、切坡建房等重点隐患区域全面开展拉网式巡查排查。其它县区85名技术专家会同自然资源、乡镇、群测群防员同步开展排查。 


截至7月24日晚8点,全市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699处,查明新增隐患点12处、加剧变形隐患点26处,其中通渭县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11处,及时处置险情38处,指导转移人员30户100人。对新发现和加剧隐患点全部提出处置措施,指导乡镇对划定的危险区范围全部落实管控措施。 


目前,由于此次降雨强度大,导致斜坡土地含水量增大,且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省、市、县自然资源部门会同乡镇、村社五级联动,持续全覆盖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市局生态修复科 党卿晖)
|